人类和其它所有的动物一样,都有对生存的欲求阶层。一旦满足了最迫切希望的欲求之后,就会再兴起对下一个希望的欲求。而欲求的先后是由我们的知觉所决定的。例如饥饿时,我们的感觉和知觉就会朝向食物去寻求。吃饱了之后,诸如睡觉或交友等第二紧急的欲求。便会紧接着浮现。以有粗暴父亲的孩子为例。孩子每次一回家最先注意的事,必定是父亲的情绪,假若父亲的情绪稳定。孩子才会再将注意力转向其它的事。
满足了最迫切的欲求之后,接着转向次一个欲求的这种步骤,不断地发生在我们生活中身体的、感情的、心灵的所有领域上。
再举另一个例子来看。当你在火车上看书时。你所注意的焦点,是放在你现在正在阅读的语言文词上。而其它的一切只不过是背景罢了。但假若你预备下车的车站即将到达时,注意的焦点就有了变化,此时,书已经退居为背景,而将.注意转向预备下车的这件事上。
又例如你计划要去看电影,此时突然有人通知你,母亲生病住院丁。于是去看电影的计划立刻退为背景。而到医院去看母亲便成为注意的焦点。
在取得平衡的时候,注意的焦点是强韧且清晰的,另外也具有其柔软性。唯有柔软性才能在应该变化的时候有所变化。例如某个男人将其人生目的定位于拼命的工作上。对他而言工作比自己的健康、快乐或家人还要重要。但某日地突然发现自己的健康亮起了红灯,假若他还是如此拼命工作,或许就只能再活两、三年了。此时地的人生焦点若具有柔软性,就应该要有所改变。也就是应该暂时以健康为重,将工作退为背景而非焦点。例如改变饮食习惯、减少烟酒、多休息等等。但假若不愿改变焦点,或许就会因此丧了命。当然其中也有人想去试试不改变焦点的结果,事实上不愿舍弃或改变原有焦点,而宁愿选择一死的人数之多,是你难以想象的。
舍弃旧有的注意焦点
请在脑子里描绘出怀抱小孩子的母亲形象。二十年以来小孩子一直是她人生中的焦点,直到孩子结婚、离家、拥有自己的小孩。此时母亲正是到丁应该改变自己关心焦点的时侯了。假若能顺利改变,那么她将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全新方向,进入自我实现的新阶段。但假若注意焦点已经固定,无法改变了,那么她将一直局限于子女的身上,而无法开展自己人生的下一个领域。
再想想一个以获得双亲承认为目标的年轻女性。她虽然已经三十岁了,但装扮、服装还一直像是个十几岁的孩子。她为了不改变在大人心中。仍是一个「依存于双亲承认中的孩子」之形象。于是她没有女性应有的性感,也没有独立成熟的身心。
舍弃旧有的注意焦点,固然有它的困难之处,但唯有如此才能发现新的焦点。总而言之。成长需要有勇气,尽管不知道接踵而至的会是什么,但必定要有放弃旧有思想的能力。
或许你有充分的理由将注意的焦点固定,但唯有超越障碍,人生才有可能更为柔软、更为敏感。
未解决的问题
人们都有成千成百身体的、感情的、心灵的欲求,它们各有其意义吸引着我们的注意,并排队等待着我们去满足它。每当欲求实现之后,已满足的欲求后退,让出一条路给下一个欲求,这是最理想的状态。
但就我们所知道的。理想的例子并不是那么多。大多数的人由于欲望无法满足,因此很多的欲求都无法后退,而这些没有获得满足的欲求,便继续吸引着人们的注意。不能满足的欲求越多就越会被过去所束缚。一旦对这些不满的欲求没有自觉,就会带来疲劳、注意力散漫、混乱、紧张、身体疾病、破坏等等不满足的行为模式。
无法获得满足的欲求,将会一直牵引着我们的注意。例如今天早上,你想为了昨天的吵架,向你的先生或妻子道歉,虽然你有很多话想说,但却什么都没说。之后,你的心里便一直想着、惦着这些要说而没说的话。在公司与他人说话时。心思总是无法集中,因为你仍将注意力集中于过去尚未解决的问题上。在完形(Gestalt)上就将这些未解决的状况,和未获得满足的欲求,称之为「未解决的问题」或「未完成的形态」。
所有未解决的问题出现于现在的瞬间。过去所有未解决的状况皆系在一根在线。而线的一端就握在你现在的手上。假若能观察现在的行为、思想、感情,就有可能到达握在手中的线之源头。如此一来未解决的状况又得解决,整件事便可打上完整的休止符;也就是放开了将自己束缚于过去的那根线,完全生活于现在。参与现在、解放过去 这也是完形的目的之一。
摘录自小丑的创造艺术-罗丝.娜吉亚着